延禧攻略之红篆春星_第二十八章 圣女(三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二十八章 圣女(三) (第4/4页)

母和法王?难道他们俩……

    ??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

    ??-

    ??【三希堂名字由来】根据延禧原剧里容音所说。

    ??-

    ??【储秀宫与长春宫】历史上的令妃就住在储秀宫。储秀宫自乾隆朝开始,一直是地位非常高的西六宫之一,孝贤皇后册封典礼与移居长春宫之前,她住了两年,接着入住慧贤皇贵妃高氏(高贵妃,如剧中所示),之后有令妃(孝仪皇后魏佳氏),再之后有嘉靖帝两位皇后,慈禧太后(未作太后之前)。看起来,历代都是西六宫的地位整体高于东六宫,大概是因为西六宫就在养心殿后面,离皇帝比较近。

    ??-

    ??长春宫也是西六宫之一,和储秀宫很近,孝賢皇后长居长春宫,而且她是第一位入住长春宫的清朝后妃,她入住长春宫是因为乾隆被雍正赐号长春居士,在圆明园她住长春仙馆。她去世后,乾隆帝规定,长春宫保持孝賢皇后生前陈设,不再住人,逢年节令悬挂孝賢皇后像。后代子孙莫敢不遵。直到辛酉政变(1861年)两宫太后慈安慈禧开始垂帘听政,两人一起入住长春宫。之后慈禧一直住在那里,直到光绪十年(1884年)她完全独自垂帘听政。所以长春宫,是非常特别的一个西六宫,并一直保持了尊崇排他的地位,贯穿乾隆朝及之后整个清朝的历史。估计慈禧是因此选此宫入住,这是身份地位的象征。如果没有她的入住,可以说长春宫其实就是孝贤一个人的宫。

    ??-

    ??在历史上,继后住在西六宫的翊坤宫。此宫位置和长春宫平行,在储秀宫正前面。延禧原剧里设定继后住在东六宫的承乾宫。

    ??-

    ??【弘仁寺】弘仁寺历史及内景如文中所述。

    ??-

    ??【辟支塔】主要特点是有重檐、属密檐楼阁式。其造型奇特,塔身上下不一。一至三层是重檐,四至九层为单檐。作为密檐楼阁式建筑结构,辟支塔在国内独此一例,可能是密檐阁式塔的开例。

    ??-

    ??从塔的名字来看,为供奉辟支佛而建。辟支塔“辟支”出于佛教,音译为“辟支迦佛陀”,略称“辟支佛”,辟支塔,意即辟支佛塔。辟支佛是梵语音译,意译为“缘觉”、“独觉”。是三乘(声闻承、辟支佛乘、大乘)之一,指无师而能自觉自悟之圣者。辟支佛出于无佛之世,当时佛法虽已灭,而能独自修行证果。辟支佛性好寂静,乐行头陀,无力传扬自己证悟的佛法,没有声闻弟子众,所以佛教认为辟支佛无法像佛陀一样成为人、天导师。《法华经譬喻品第三》:“若有众生,从佛世尊闻法信受,殷勤精进求自然慧,乐独善寂,深知诸法因缘,是名辟支佛乘”。

    ??-

    ??古代有一些高僧会被尊喻为辟支佛,比如,宋金之际的妙空智讷大师。在《补续高僧传》中记录:“在灵岩时,平江大姓胡氏设大斋,耆宿皆会。前一夕,梦人告曰:‘诘朝,有骑赤马衣黄褐而至者,辟支佛也’。黎明物色求之,而师裘马如梦。胡氏举室迎拜,一坐尽惊。”最著名的辟支塔位于泰山西北,济南长清区万德镇灵岩寺境内,建于唐天宝十二年(公元753年),北宋太宗淳化五年(994年)重建,竣工于宋仁宗嘉祐二年(1057年)。

    ??-

    ??【佛骨】:佛灭度后,火化所留下的遗骨、遗灰,称为佛骨。又称佛舍利,或单称舍利,或以佛身部位而称佛顶骨、指骨、佛牙。此等佛骨,在后世极受尊崇。佛祖统纪五十三曰:‘唐高宗诏迎岐州法门寺护国真身塔释迦佛指骨至洛阳大内供养,皇后以金函九重命宣律师送还岐山;肃宗诏迎法门寺佛骨至禁中礼敬,传至诸寺瞻礼;德宗诏迎法门寺佛骨入禁中礼敬,历送京城十寺。世传三十年一开,则岁丰人安。韩愈上表谏,贬潮州。懿宗诏迎佛骨,三百里间车马不绝,公私音乐仪卫之盛,过于南郊。上降楼而拜。’延禧中有皇帝寿辰舒妃盗取佛舍利嫁祸魏璎珞,其后魏璎珞让皇后容音穿洛神衣服截胡皇帝去幸舒妃的情节。

    ??-

    ??【风铎】古代寺庙、塔的檐下所悬之铎/小钟,大风吹动铎舌碰击铎体而发音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