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禧攻略之红篆春星_第四十四章 皇孙(五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四十四章 皇孙(五) (第2/4页)

独角,龙鼻上卷,梳背的正反两面纹饰相同,都以细阴线刻有勾云纹,下面有长短不等的梳齿近三十根。

    ??崭新的那把整体造型为一只瑞凤,细细阴刻线与隐起的弧面相互呼应,婉转流畅,入手细腻润滑。

    ??皇帝说:玉梳当赠美人,闲坐香闺,玉梳与青丝相濡以沫,在青丝间穿梭勾勒,自上而下,自前而后,一次次的如瀑飞流,乃人间胜景。李玉在一旁嘻嘻直笑,说道:娘娘,这两把梳子是万岁爷年前专门为您定制的,烧古梳子出自造办处,羊脂玉有凤来仪梳出自西番作,都是仿战汉之风,说是最迟初一必须送到,他们还早了两天,昨儿就送来了。

    ??这天之后,容妃写了一封信给璎珞,将高贵妃的家事告诉给了她。

    ??早饭后,二人穿上斗篷,皇帝携容妃的手,沿湖畔散步。雪已停,走了一会儿,见宫廷画师金廷标跪在道旁请安,容妃惊奇地看着皇帝。皇帝笑道:朕这次赏你的昭君斗篷好看,便叫了他来画个雪景。然后对他道:平身。再和容妃继续向前走去。容妃心知这是皇帝得了皇孙心里高兴,于是又恭喜皇帝,皇帝凑近她低声笑道:你都有孙子了……后面的李玉闻言也一笑。金廷标毕恭毕敬地跟着三人,保持着一定的距离。

    ??北海、中海和南海连在一起被称作“太液池”,也叫西苑、西海子,是由地上的两座桥分隔而成的,金鳌玉蝀桥以北为北海,蜈蚣桥之南为南海,两桥中间为中海。皇帝曾说,“液池只是一湖水,明季相沿三海分”。

    ??瀛台位于南海中心,明永乐帝朱棣始建,清顺治、康熙年间又两次修建,顺治帝赐名“瀛台”。岛上山石花草,水天一色,楼阁亭台,金碧辉煌,人间仙境。皇帝少年时曾在这儿读书,并御题“瀛台”二字。上岛后,经翔鸾阁,入涵元门,正中朝南是涵元殿并东西配殿。涵元殿为皇帝宴客之所,殿北有配殿两座,东为庆云殿,西为景星殿;殿南两侧建筑,东为藻韵楼,西为绮思楼。藻韵楼之东有补桐书屋和随安室,为皇帝书房,东北为待月轩和镜光亭。绮思楼向西为长春书屋和漱芳润,周围有长廊,名为“八音克谐”,及“怀抱爽”亭。涵元殿南为香扆(yi3,扆是古代庙堂户牖之间所绣的斧形屏风)殿,依坡而建,殿北为单层建筑,殿南则为两层楼阁,亦称“蓬莱阁”。

    ??二人漫步上了蓬莱阁二楼的茶室,临湖远眺,可以看见对面宝月楼一排雄伟壮丽的两层楼阁。

    ??待喝完茶,回到藻韵楼,德胜便喜滋滋地上来回道:令贵妃刚才亲自来送了自己的画卷,说是祝贺皇上和荣亲王!皇帝走到书案前,只见一幅立轴,以灰色为底,一棵粗壮的大梅树枝上白雪皑皑,梅花绽放,两只黑白相间的喜鹊停在枝头,昂头右望,梅枝下方画着蓝绿色的竹叶。边上题字:傲霜斗雪,喜上梅梢。魏湄乾隆二十五年冬至。画面干净,于寒冬冷意中带着欣欣向荣之意。容妃立刻称赞,皇帝也微笑着点头道:她的画是越来越好了,金廷标确实是一个人才。

    ??原来这金廷标就是魏湄的老师,乾隆二十二年南巡时,他在江南进白描罗汉册一幅,皇帝喜欢,便要他入内廷供奉,派为当时还是令嫔的画师,取代了早先宫廷画院里的那位。后为皇帝画了《宫中行乐图》《冰嬉图》《秋山行旅图》等。一个月后,他奉上了草图《踏雪寻梅》,画上的容妃冒雪侧立,身穿大红毛斗篷,斗篷上满是雪珠子,头上梳着高髻,带着白黄色昭君套,正中嵌一颗天蓝色猫睛石,边上围着闪闪的银色小宝石,略低头看着手里拿着的一枝粉色梅花。她身后有山石梅树。而其实那日容妃头上戴的是坤秋。

    ??皇帝又着李玉将他传来,说画得好,但教他将执梅花改为抱琵琶,将梅树去掉只留山石,将画改名叫《昭君出塞》,又叫再添三美,将容妃画成“西施浣纱”,“贵妃醉酒”,“貂蝉拜月”。四幅画最后呈上来之后,君臣二人好一番欣赏,金廷标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