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四十五章 侍疾(三) (第1/4页)
??起来后,二人去浴室沐浴,然后永琪在坐间听胡嘉佳抚琴,悠悠琴声中,他看着墙上挂着的明代钱穀《定慧禅院图》卷,绢本,设色,从山门到佛堂直至殿中的塑像都作了清楚的描绘,用了大量浅朱色,写实风格。定慧寺在苏州著名的双塔附近,苏轼曾与定慧寺僧颇有交谊。明正统五年所刻《东坡先生遗墨》碑跋文记载:“苏文忠公两官杭州,复守湖州,往来湖州,未尝不至定慧寺,故寺中题咏独多。”图上自题:“辛酉立春日,为玄照上人作定慧禅院图。钱穀。”下钤“钱叔宝氏”印。 ??旁边有一幅书在橙色祥云纹绢上的水墨对联曰:“琴有涧風聲转澹心如止水鑑常明”。乃先帝手迹,并钤印:为君难、朝乾夕惕、雍正宸翰。 ??画与对联下面的长案上放着一个白玉镂空雕花卉活环香炉,温润如脂,这正是上次依博尔进宫为皇阿玛做饭捎带回来的赏赐,赐赫朱的是一个铜蚰龙耳炉。白玉香炉里点着檀香,与画和对联相衬,有一种清丽雅艳。 ??永琪知道胡嘉佳屋里的东西多是太后所赐,她选挂这幅是因为自己和她的第一次在姑苏行宫。 ??胡嘉佳弹完一曲,他便赞她之前和陆师傅学琴,还是很有进步,又问这是什么曲子,自己竟没听过。胡嘉佳道:这是《枯木禅琴谱》中的《那罗法曲》,说古人戊子秋去京都拜访友人,闲步在一个寺院中听到喇嘛在诵经,声音清和,才知道他们诵的是那罗法曲的遗音。第二天带着琴又去了寺院,祈求他们再诵一遍,然后自己抚琴和之,将其谱成古琴曲,所以流传了下来。陆师傅说传世的琴谱上很少有记载,他也是偶然得之。我知道阿哥喜欢檀香,所以定会喜欢这曲子。老祖宗也喜欢,抱哲哲去的时候每次都叫我弹。 ??永琪微笑起来,又看看墙上那画,和那个冒着香烟的玉香炉。心想:她总是在默默地为了我。 ??两人闲谈了一会儿琴曲,胡嘉佳又惋惜说自己因为生哲哲,又搬出了宫,没法和陆师傅学琴了。依博尔为她画的《琴韵图》她很喜欢,已挂在东屋里了。永琪道:有什么的,教陆师傅来王府里教便是,回头我就教人去请,南府离这里不远,他也去南府的。然后看看边上的郑英,郑英立刻点头,又抿嘴一笑。 ??原来这郑英就是南府出身的太监,十五岁净身入宫,唱了十年的戏,虽然勤奋,戏唱得就是个中不溜秋水平,因为生的好脾气好又机灵,还颇得上面喜欢,一次皇帝去南府看戏,上面管事的便带他引见李玉,李玉也看上了他,所以最终他去了养心殿,黄兴的情况和他类似,但黄兴是出身景山皇家戏园,彼此不认识,到养心殿后,他在收管皇帝衣服的组,而黄兴在养心殿前殿打扫组,彼此也没有接触。 ??自那年刘全和养心殿的小太监被杖毙,养心殿甄选太监更加严格,而前年因白莲教养心殿下面的太监全部又换了,郑英十分庆幸自己一早被指给了五阿哥,躲过一劫。他待在南府或是养心殿,都比不上如今有出路。 ??嘉佳喜出望外。待永琪头发干了,她便对着镜子给他编辫子。编好后,将辫子放到他身前,对着镜子,两手扶着他的头,眼波流转,笑意盈盈地道:小祖宗,满意不?永琪对着镜子里的她一笑,然后转过身来,道:以后来这里,我都要你给我编辫子,不要郑英。她于是捧起他的脸来,看着他的眼睛,道:我要生一个这么聪明好看,好人又好性子的儿子! ??璎珞收到荣王府送来的东西,和海氏一起看那十二杯,见乃是康熙御窑五彩佳作,质地甚薄,铢两自轻,依月令之数为一套。一花一月,并配诗文,十二杯分别以迎春、杏花、桃花、牡丹、石榴、荷莲、兰草、桂花、菊花、月季、梅花和水仙为绘。又十分心喜,谢过海氏。海氏笑道:都是自家人,谢什么! ??除了苹果尊和月神杯,永琪二人又赠了好几样东西。 ??一个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注碗。注壶直口,有盖,盖顶置狮形纽,折肩,弯流,曲柄,圈足。肩部划花缠枝牡丹。注碗葵瓣式口,碗体呈六瓣花形,圈足。注壶与碗通体施青白釉。宋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曰:“大抵都人风俗奢侈,度量稍宽,凡酒店中不问何人,止两人对坐饮酒,亦需用注碗一副,盘盏两副,果菜碟各五片,水果碗三五只,即银近百两矣。”说明北宋时曾普遍流行使用注壶、注碗。璎珞自然识货,好不欢喜。 ??一个黑漆长方几。她忽然想起,这就是摆在金谷园后殿西屋里十八罗汉炕屏前的那个。细看之,方正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