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20章流言 (第2/2页)
不对付,下官承认,是对梁刺史的态度不够恭敬。这船上,也唯有梁刺史看下官不顺眼!不是梁刺史,下官想不出旁人会这么污蔑下官!” 梁嫤本不是来偷听的,却听到了这样的言论,让她连冷笑都觉得浪费力气。 李玄意倒是笑了笑,“这么说,钱太医也是没有根据的妄自猜测了?” “这……”钱太医一时无话可说。 “钱太医这样的话,和旁人对你捕风捉影的议论,有什么区别?不都是妄将自己的猜测,强加于旁人的身上?”李玄意反问道。 钱太医低垂了脑袋,一时有些不自在。 “我相信,钱太医没有私通水贼。”李玄意缓缓开口说道。 钱太医一听,满面惊喜,“多谢世子爷信任!” 李玄意点了点头,“我更相信,梁刺史不会是散布这些议论之人。” 钱太医僵滞了一会儿,缓缓点了点头,“世子爷看人,自然是最准的。” “谣言止于智者。我们一行肩负圣命,还要前往江东,同心协力救助江东百姓。钱太医若是对梁刺史心怀芥蒂,这么一直下去,只怕是不利于完成圣上的交代!”李玄意说道。 钱太医躬身应声,“下官知道了,下官定会改正心态,积极配合梁刺史。” 梁嫤抬脚轻轻下了楼。 这时候如果和钱太医走个面对面,未免有些尴尬。 她回到船舱里,不禁暗自思量,关于钱太医的议论,不是她说的,这毋庸置疑。可这话究竟是谁传出来的呢? 李玄意暗中命人盯紧了三位太医,并留心观察船上之人。 在他下令不许议论之后,果然没有人在议论起此事。 也未发现当初传播这谣言之人。 这件事就这么在一路顺流而下的江水中,消弭无形。 当他们从大运河,进入淮南境内的时候,便发现江上那种热闹的景象已经不可见了。 江边大多是空着的船只,没有人在江上打捞捕鱼,就连运粮运货的船只都是匆匆而过,昔日诗词中描述淮水之上那种热闹熙攘的景象,完全看不到踪迹。 上官夕趴在船舷上,举目四望,十分诧异。 “怎么回事?淮水之上,漕运之船,来来往往,终年不绝。怎么如今,岸上连个人影都看不到?” 梁嫤心头忽而沉重,嗅着风里死气沉沉的气息,她只觉一阵压抑。 或许江东的疫情,真的比她想象中严重。 毕竟在她看来,大头瘟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大病。 可这里是古代,是一场伤寒都可能要人命的古代! 她来到三层,见三层船舷边上立着的李玄意,也是面目凝重。 “世子爷,咱们就在这里停船靠岸吧?”梁嫤低声说道。 原本计划到吴郡停船。 如今不过刚入了淮南,就见到此番寥落的景象,他们不得不提前下船了! “准备停船靠岸!”李玄意朝甲板上的吩咐道。 底下人应了一声,开始收起风帆,开始向江面上垂下小船。 李玄意回头看着梁嫤道:“你准备好了么?” 梁嫤心头一颤,她稳了稳心神,重重点头,“准备好了。” 两人带着上官夕,三位太医,并一些小厮小伙计先坐着一溜的小船,靠了岸。 因为他们是临时起意,在这里登岸,提前没有吩咐这里的官员。 便没有人前来迎接。 这也让他们有机会看到了疫区,最真实的面貌。 李玄意带着众人往前走着。 未临近城门,众人便嗅到一阵腐臭难闻的气息。 上官夕捂着嘴,奔到道旁狂呕了起来。 她正连连作呕,猛的一抬头,却是瞧见道旁深深的蒿草中,一具已经腐烂的尸首,似有蛆虫在上面蠕动。 她哇呀惊叫一声,几乎是一跃而起,扑倒梁嫤怀中,哆嗦的话都说不出:“师……师父……那儿……那儿……” 梁嫤顺着她的手指看去,点了点头,“这里腐臭味道浓重,只怕弃尸不少,你不要乱跑,更不要偏离大道。” 上官夕连连点头,脸色煞白一片。 后面跟着的人,都看到了上官夕指的地方,即便看不清那尸首的模样,也都纷纷变了脸色。 三位太医也有些脚步蹒跚。 李玄意打量众人的脸色,目光落在梁嫤身上。 她虽面色凝重,却并无慌乱,目有悲色,却无畏惧。 她一个女子,竟连死尸都不怕? 就连“只怕弃尸不少”也说的那般平静,她的心究竟是什么做的?竟是这般水火不侵么?